中新社杭州12月4日电 (钱晨菲)第六届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新闻发布会4日在杭州举行。会上,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表示,视听作品是中阿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。十多年来,《父母爱情》《金太狼的幸福生活》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等一大批优秀阿拉伯语译配的中国视听作品在阿拉伯国家热播,增进了阿拉伯观众对中国文化、中国社会、中国现实的了解,引发了阿拉伯民众情感共鸣。
中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受到阿拉伯观众的关注与喜爱,如《山海情》阿语版先后在沙特阿拉伯、埃及等多个国家主流媒体播出。都市家庭剧也是热播节目之一,《三十而已》《安家》等一系列都市家庭题材电视剧在阿拉伯国家播出。
“下一步,电视剧《三体》和纪录片《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》《数字里的中国》等一批阿语译制优秀作品将与阿拉伯国家观众见面,希望能得到阿拉伯国家观众的喜爱。”周继红说。
不仅是中国视听作品“出海”,《何以为家》《阿里,山羊与阿伯拉希姆》《阿拉伯达人秀》等阿拉伯题材视听作品在中国播出后也获得良好传播效果。中阿双方还积极探索共同策划选题、共同拍摄制作、共同推广播出的合作模式,共同讲述中阿友好故事。
据了解,除了节目交流以外,中阿广播电视媒体也积极加强新闻务实合作。十多年来,中阿政府主管部门和媒体机构之间交流交往密切,合作开展人才培养,加强能力建设,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阿拉伯国家举办了20多个广播电视媒体培训班,600余名阿拉伯国家媒体人员来华研修。(完) 【编辑:田博群】
中新网杭州12月4日电(王潇婧)12月4日,2023年“宪法与浙江”主题宣传月暨“学宪法爱祖国”浙江普法百校行启动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。据悉,“八五”普法以来,浙江省建设400多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,开展参与式、互动式、体验式法治实践教育,积极开拓思路、丰富内容、创新形式,推动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不断走深走实。
活动现场。 主办方供图
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,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,责任重大,至关重要。为此,浙江严格落实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》,把法治教育内容编入地方教材,确保法治教育前后衔接、上下贯通;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,深入了解全省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情况,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。
同时,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宪法教育融入升旗仪式、主题班会、社团活动,开设形式多样的法治专题讲座、知识竞赛、模拟法庭等活动,努力让学生“天天见法”;开展“浙江普法百校行”活动,为全省青少年送上一堂堂“法治班课”,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活动现场。 主办方供图
启动仪式上,朗诵《宪法序言》《宪法三字经》、为4家新命名的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授牌、为山区26县青少年代表赠送法律书籍……一项项活动,既是对宪法精神的传递和弘扬,又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下遵纪守法的种子。
此外,杭州地铁1号线还开通了“开往国家宪法日”的地铁专列,让宪法走入生活,让宪法精神厚植人心。
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表示,持续深化平安浙江、法治浙江建设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支撑,宪法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,要聚焦重点人群,要筑牢文化根基,要强化融合传播,以法治之力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。(完)
联系人:乐发vll彩票平台合法
手机:18090214663
电话:028-51257225
邮箱:51257225@0355.net
地址: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大埝乡